2024年6月,在中部某省,副处级公务员老李刚刚退休,工龄整整42年,然而每月到手的退休金却还不到7000元,让不少人惊讶:“不是说副处能拿2万3吗?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事儿还得从老李的实际经历说起。他是2015年退休的,正好赶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属于“中人”群体。退休金的算法变得复杂——要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过渡性养老金,一桩桩一件件,算起来直叫人头大。以他所在城市来说,副处级公务员退休前工资大约是9000元,工龄40年以上的,基础养老金按公式计算也就3000多元;个人账户存了20万,每月能折合1400多;过渡性养老金又加上2000多。全部合计,才勉强过了6000,离传说中的2万3差了十万八千里。
退休金拿到2万3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一线城市的标准确实高,像北京、上海的副处级,有时工资和补贴加起来能达到1万5,退休按比例算,加上职业年金,各类生活补贴,确实能突破2万以上。但这只是极少数城市的情况,大多数地区,副处级退休金还远达不到这个水平。这种差距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工资基数的地区差异、改革时间点的养老金算法,以及岗位实职和享受待遇的区别。
说起来,不只是老李一人遇到这糊涂账。许多同期副处也吐槽,“我干了四十多年,咋退休差了一辆小汽车的钱?”其实这里面还包含了各类隐性收入,比如住房补贴、生活补贴,如果加上这部分,有地方能多出3000元,但整体也难超万元。特别是“中人”群体,因为改革过渡期政策衔接不畅,每月到手的待遇确实比“老人”和“新人”少不少。有人曾感慨,自己比同龄国企退休人员每月少拿近2000元,涨幅更慢,心里自然难不平。
让人没想到的是,副处级公务员退休金差距如此之大,其实和制度变革直接相关。2014年10月前退休的“老人”,能拿到原工资90%,福利相对厚实;“中人”遭遇改革,计算方式更复杂,中短期内实际到手可能打了折扣。“新人”完全并轨企业职工,缴得多才得多。同处一个级别,实际到手的待遇却天差地别。有网友说这是不公平,也有人认为这是行业补偿,但大家的心结,其实都卡在体制衔接上。
退休金到底能不能发家致富?事实很明白,副处级公务员的晚年待遇固然有保障,但高薪只是少数特例,更多人还是需要靠年轻时合理规划、攒够养老钱。日子安稳才是根本,等到真正退休时,无论数字多少,心里踏实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