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升迁最慢的红军师长,20年来一级未升,1955年授衔时难倒罗荣桓

点击次数:52 辉达娱乐介绍 发布日期:2025-07-14 15:38:39
1955年,我国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授衔仪式,在这次授衔当中获得认可的,也都是曾在各个历史时期为我国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为了使具体评定能符合各方期待,授衔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各个时期的战功作为依据。 但这个标准却也不

1955年,我国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授衔仪式,在这次授衔当中获得认可的,也都是曾在各个历史时期为我国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为了使具体评定能符合各方期待,授衔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各个时期的战功作为依据。

但这个标准却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有些同志也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级别不够,这在授衔时就有些难以处理。

1955年9月27日,我国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开国将领的授衔仪式,对于久经革命与战争的老将们,这是一个无比荣耀的时刻。

毛主席将这次授衔仪式的准备工作,都交给了罗荣桓元帅。一来他是军队干部组织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授衔属于他的工作范畴。

此外,罗荣桓在我国军事历史上具有极大的盛誉,由他来组织处理相关事宜,众人都感到非常服气,也十分公平。

按照规定,首先分为元帅、大将、上将、中将与少将等主要军衔,罗荣桓思考了一段时间,主动找到了毛主席与周总理。

图丨授衔仪式

他开口说道:“你不用对这两个军衔有什么顾虑,不如这样,你来提建议,然后交由我和周总理决定。”

听到毛主席这么说,罗荣桓也不好再推脱,只能答应了下来,着手推荐相关人选。但在他提交的元帅与大将名单中,都没有他自己的名字。

毛主席看着这份交上来的名单,开玩笑地说:“你倒是挺会避险,元帅和大将的名单上都没有你,看来你是瞧不上这两个军衔呀。”

罗荣桓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回答说:“主席和总理都没有参加授衔,我也以你们为榜样,就不参加了吧。”

毛主席回答说:但罗荣桓作为我国军事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毛主席与周总理早就商量好了,他值得一个元帅的军衔。

在接下来的军衔裁决方面,罗荣桓花了很多心思,因为参与授衔的人数很多,必须要有一定的客观考量。

为此,他最终拟出了几个方面的考虑意见,既涉及授衔人在军队的职务,也包括曾经参与革命的时间以及贡献。

图丨罗荣桓

这个时候,让罗荣桓头疼的事情出现了,在考虑授衔的人选当中,有一名叫做刘子奇的同志。

“我这次来找你,是为了军衔评定的事情。”

刘子奇笑着回答:“您是不是来征询我的意见的?”

罗荣桓肯定地点了点头,并且详细地向他解释了授衔仪式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以及关于刘子奇的等级,自己所考虑的各个方面。

在讲解完以后,罗荣桓沉默了一会儿,毕竟他所纠结的各个因素太过复杂,自己现在也没有个定论。

图丨罗荣桓

罗荣桓有些担心,不知道刘子奇能不能理解自己的顾虑,他既担心低了的话,刘子奇可能会心存不满,又担心高了的话,会让刘子奇的上级为难。

可没想到,听完他的话,刘子奇豁达地笑了笑,立马回答说:“咱们是老乡,我还比你大两岁,你应该了解我,当年我跟着毛主席闹革命,从来都没想过职务的事情,我们革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又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誉。”

回想起当年的事情,刘子奇的眼里闪烁着光芒,话语之间也显得非常激动。

他接着说:“放心吧,给我少将的军衔,我就非常满意了,我早就听说了,毛主席与周总理他们都不参加授衔,我能有一个军衔,就已经很知足了。”

罗荣桓非常高兴地拍了拍刘子奇的肩膀,对他说:他决定再次离开家乡,到外地谋求生路,依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这种窘迫的生活,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了先进的革命思想。

图丨纺织工厂的小学徒

1927年,27岁的他带领当地群众建立了“刘洋赤卫队”,带领民众争取自身的权益,拉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序幕。

这一年,刘子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工作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带领的赤卫队对于革命军队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与支持作用。

当地民众都很信任刘子奇,因为他除了带领众人干革命,在农忙的时候,还会亲自带着干部到农田里帮助农民种粮食,真正做到关爱农民。

他与民众打成一片,当地的农民也从心底里敬佩他,大家口耳相传,都非常认同他为众人做的系列举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赤卫队。

就这样,刘子奇在民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真正做到了团结民众,成为群众工作的典范,名声也越来越大。

可升为师长以后,刘子奇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主动辞去这一职务,到红一方面军的随营学校进行学习与深造。

照理说,他能够升到师长的职位是十分不容易的,在这个时候选择辞职,将来可能再无晋升的机会,平常人都不会选择在这时退出。

可在实际的作战过程中,刘子奇不止一次感受到,知识上的贫乏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他想要不断追求进步,因此,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得到组织的批准以后,刘子奇如愿地来到随营学校学习,相比于周围的同学,他没有任何基础,因此学习起来也更加努力。

对于自己从未探索过的知识领域,刘子奇的内心充满了敬畏,他对待知识是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成绩。

图丨红军学校

1936年,由于此前立下的种种战功,刘子奇被升任为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副师长,长期代理师长。

在他的带领下,第十八师顺利到达甘肃,与红二方面军胜利会师,为保存我军实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可以说,按照这个趋势,刘子奇将会继续上升,他的履历甚至可能达到上将的标准,那么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会让罗荣桓感到为难?

图丨长征大部队

战争时期仍然追求进步

自从1936年,刘子奇被升任为副师长以来,凭借着优异的表现,他有过很多次晋升的机会,但他全都错过了。

1936年10月,到处都很缺干部,对于像刘子奇这样的人才,各个部队都非常看好,组织上对他也非常重用。

等待他的本应是宽阔的晋升之路,但就在此时,刘子奇又做出了如同当年一样的决定,他放弃了师长的职位,主动申请到红军大学学习文化知识。

听到这个消息,刘子奇的很多老战友都纷纷来劝他,表示当前正是组织任用人才的机会,他应该好好把握,慎重决定。

但刘子奇却想得很清楚,他很坚定地告诉身边的战友:毛主席非常重视对这些干部的培养,不止一次地亲自登上讲台,为干部们讲解具体的工作方法与理论知识。

在这期间,刘子奇非常认真地做了很多笔记,课下的时间还常常温习,毛主席讲的内容都很实用,直到建国以后,刘子奇回想起当年的课程内容依然非常难忘。

图丨毛主席

除此以外,林彪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刘伯承与罗瑞等人分别担任副校长,期间很多优秀将领都来教授过课程,让刘子奇受益颇多。

这段时间的学习,对于刘子奇来说,不仅是学习知识与文化,更是提高修养、丰富见识的过程,他了解了很多往常未曾见过的状况。

1937年8月,刘子奇顺利毕业,被任命为一二零师三五九旅的参谋长,很快又建设了一支传奇的部队。

1942年4月,刘子奇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一部,继续学习文化知识,这次学习较以往几次更为系统,持续了整整3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刘子奇原本的职位被人接替,他的很多老战友也因为立下战功,纷纷获得了晋升。但刘子奇却不关心这些事情,仅仅关注学习与提升的事情。

图丨刘子奇一家

从学校毕业以后,组织上依然没有忘记他,在中共七大的会议上,刘子奇被选为晋察冀代表团的成员,获得了参加会议的资格。

会议结束后,组织上提出过给刘子奇升职,让他担任重要的职位。但刘子奇却拒绝了升任的机会,他谦虚地表示,自己的能力还不足够,应该把机会让给别人。

就这样,刘子奇依然默默地做着组织上交待的工作,在实际的战场上践行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文化,不断带领战士们打胜仗。

1955年,经过罗荣桓的慎重考虑,决定给刘子奇少将军衔,这个军衔一出,其余人纷纷为刘子奇抱不平,认为这个军衔对于刘子奇来说太低了。

但是刘子奇自己却不介意,反而十分欣喜,因为对于他来说,这个军衔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回首刘子奇20多年来的师长职位,确实称得上是军中的一个传奇,只要了解了其中的缘由,任何人都会对他生发出无尽的敬佩。

在当年的革命与战争历程中,还有很多如同刘子奇一样的人,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而是专注于国家与人民的整体事业,他们值得我们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