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场监管局的一纸批文悄然落地:美国私募巨头KKR收购远景国际85%股权的交易“无条件通过”。 远景国际的董事名“WANG, QINGDONG”,与内蒙古大窑饮品创始人王庆东的拼音完全一致。
至此,年销32亿的国产汽水龙头正式易主华尔街资本。
王庆东的名字曾与“民族品牌”深度绑定。 2019年他公开宣称“绝不接受外资收购”;2023年可口可乐收购传闻发酵时,大窑官方声明“不可能被外资控股”仍掷地有声。
而如今,交易落槌,他仅保留15%股权,并通过开曼群岛公司完成股权转移。 面对媒体追问,大窑的回应从高调否认变为“不予置评”。
烧烤摊里长出的“黑马”
2006年,王庆东在呼和浩特盘下一家濒临倒闭的国营饮料厂时,没人想到这个蹬三轮车卖汽水的汉子能撼动“两乐”的江山。 他的突围秘诀是“钻空子”:避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垄断的商超货架,主攻烧烤摊、大排档和街边面馆。
大窑的玻璃瓶设计暗藏心机:520ml容量形似啤酒瓶,售价仅5元,让餐馆老板进价3元后能加价到8-10元,利润远超可乐。
经销商透露,大窑给渠道返点高达20%,还承诺“卖不完可退”这些小老板难以拒绝的诱惑,让北方餐饮终端迅速被攻占。 到2023年,大窑在北方烧烤摊市占率超45%,年营收突破32亿元,是陕西冰峰收入的10倍。
吴京的代言进一步点燃品牌势能。 2022年,“大汽水喝大窑”的广告语配合吴京硬汉形象刷屏央视和电梯间,全年广告触达5.52亿人次。 在东北夜市,“无大窑不开席”成了烟火气的象征。
32亿销售额背后的三座大山
当消费者举着大窑碰杯时,少有人知道这个“国民品牌”早已步履蹒跚。
第一重危机是配方的“原罪”。 大窑经典款配料表中,白砂糖、阿斯巴甜、甜蜜素位列前三。 2023年世卫组织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致癌物”后,社交平台涌现“六块钱不如买NFC果汁”的吐槽。 大窑曾推出低糖版救场,但在便利店货架上被元气森林碾压,新品销量占比不足5%。
第二重枷锁来自玻璃瓶。 笨重的玻璃瓶运输半径仅500公里,南方市场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 福建沙县店主直言:“运费比瓶子还贵,南方根本看不到大窑。 ”在成都火锅店,大窑月销仅10箱,自助餐厅因滞销停止进货。 即便在北方,玻璃瓶爆炸的投诉在黑猫平台累计超百条。
第三座大山是烧钱的扩张。 为突破地域限制,王庆东在山东、陕西等地砸下数十亿建厂,七大生产基地吞噬现金流。 2024年白砂糖涨价30%,玻璃瓶成本上升15%,进一步挤压利润。 表面风光年入32亿,实际净利率仅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华尔街的KKR为何盯上烧烤摊汽水?
KKR的收购协议藏着精密的资本逻辑。 这家管理6640亿美元的“华尔街之狼”,在中国以狠辣操盘著称:2008年控股南孚电池后,通过分拆出售获利超10倍;2013年入主青岛海尔,推动其砍掉30%非核心业务。
对大窑,KKR看中的不是汽水配方,而是那张覆盖31省、超30万个餐饮终端的渠道网。 这被其视为通往下沉市场的“黄金门票”。 交易结构暴露了控制欲:通过新加坡壳公司Dynamo亚洲控股间接收购,王庆东个人持股从67.98%稀释至约10%。 协议中还包含对赌条款:若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未达18亿,王庆东需再转让3%股权给KKR。
KKR的产业协同早已铺路。 2022年其控股欧洲最大饮料代工厂Refresco,收购大窑后可直接对接全球产能。 供应链专家算过账:把玻璃瓶换成PET塑料瓶,物流成本能降40%;用廉价代糖替代白砂糖,毛利率可提升15个百分点。
餐桌上消费者用钱包投票
交易官宣后,社交媒体掀起两极声浪。 在小红书,河北用户晒出烧烤摊大窑涨价到10元的照片:“去年还是5元,现在快喝不起了。 ”辽宁餐馆老板抱怨:“一桌人开一瓶大窑就够,啤酒却能卖一箱,利润反超了。 ”而广东消费者更直接:“8块一瓶? 不如喝加多宝! ”
成分党掀起抵制潮。 知乎热帖对比配料表:大窑含8种添加剂,果汁含量仅2.5%;同等价位的农夫山泉NFC果汁只有鲜榨橙汁。 微博话题再见大窑下,3.2万条留言中高频词是“科技狠活”和“情怀税”。
但务实派选择理解。 成都火锅店老板算过账:从沈阳运大窑到成都,玻璃瓶运费占成本35%,“如果KKR在广东建厂降价,我立刻进货”。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直接:交易披露后,陕西冰峰母公司股价当日下跌4.7%。
区域品牌的生死时速
冰峰紧急宣布“永不引入外资”,死守年收3亿的陕西市场;北冰洋将6元小瓶装铺进连锁便利店,直面元气森林竞争;天府可乐加速川渝地区铺货,海报印着“39年未被外资染指”。 资本也在伺机而动:福建某基金正接触汉口二厂,山东私募调研崂山可乐。
国际巨头的反扑同步启动。 百事可乐在东北推出“劲爽”大瓶装,容量550ml定价4.5元,直接对标大窑;可口可乐向烧烤摊免费投放10万台定制冰柜,条件是“只摆两乐产品”。 东鹏饮料则用“买十箱送冰柜”政策争夺大排档,把战火烧到大窑腹地。
而王庆东的办公室仍亮着灯。 他保留董事长头衔,但审批权已移交KKR委派的联席CEO。 交易交割前,大窑上线了三款新品:益生元汽水、白桦树汁汽水和瓶装无糖茶,玻璃瓶身统一印着“SINCE 1983”那是品牌故事的起点,也是如今最刺眼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