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鲜战火突然燃起,为确保我国东北边疆的国防坚实,并做好随时支援朝鲜的战备,毛主席亲点将星,命邓华同志接掌驻守东北的第13兵团司令员的要职。当中央询问他有何需求时,邓华同志毅然提出了一位名字——洪学智。
图|洪学智、邓华、叶剑英等在粤
非志愿军志愿兵
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签署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当日,彭德怀彭老总便肩负起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重任,从首都北京乘坐飞机火速抵达沈阳。他亲自主持志愿军的出国作战动员大会以及各项临战准备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彭老总得知自己将率领部队出国作战的第三日。
清晨时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二副司令员邓华与洪学智便莅临彭德怀将军暂居的大和旅馆,拜访彭老总。寒暄甫毕,邓华便率先开口说道:“尊敬的老总,您担任司令员一职,我军战斗力必将大幅提升,全体将士的士气也将随之昂扬,战局自然愈发可期。”
彭德怀微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携手共赴抗美援朝的战场!然而,我得说明,我并不属于所谓的‘志愿军’行列。”洪学智听后惊异,问:“你来哪儿?”
图示:彭德怀(前排左二)与洪学智(前排右一)等领导合影留念。
彭老总笑着说:“我乃毛主席亲自点将而来,原定林彪同志将赴任,然他声称身体不适,毛主席遂命我接替此职!”
洪学智目睹彭老总风趣幽默,亦不禁开起玩笑,说道:彭总,我不是“志愿军”吧!说着,他捅了邓华一下。“正是邓华将我引荐至此,以至于我连换洗衣物都未来得及携带。”
起初,洪学智未曾料到自己将投身抗美援朝的战场。在解放战争之末,他率领部队自东北挥师南下至广东。这位文武兼备的将领引起了叶剑英元帅的注意,并被留任于广东,担任军区副司令员,协助元帅处理日常事务。毫不夸大地说,那时的洪学智堪称叶剑英元帅在广东不可或缺的心腹干将。
1950年8月,鉴于第15兵团与广东军区合并过程中所遇诸多问题,叶剑英元帅因事务缠身,便派遣洪学智赴京,直接向中央军委汇报。不料,洪学智此行竟成永别,未能如约归来。叶剑英元帅在电话中气愤地表示:“若早知如此,我定不让你前往北京。”
图|叶帅旧照
洪学智甫踏出火车车厢,邓华便迅速将他接到火车站,直接送往林彪的居所。林总未多言,径直切入正题:“东北边防军召唤你的加入,此事已定,即刻调你赴东北!”洪学智顿时感到困惑,他提出疑问:“我目前肩负着任务,是否可以先返回广东进行汇报,然后再前往东北?”
林总淡然道:“事态紧急,东北边防的任务刻不容缓。叶司令交付给你的使命,请你即刻拨通他的电话,告知他需另选他人接替你的职责。你需火速前往东北,火车票已为你提前购置妥当!”
沿着南北线乘坐火车一路奔波的洪学智,满身尘汗,衣物皆未更换,更未曾得闲洗浴,只是在匆匆用过餐、拨完一通电话后,便又被邓华紧急唤回火车站,继续踏上东北方向的征途。
在洪学智将军的回忆录中,他如此记载:“彼时,我糊里糊涂地被带到了林彪的府邸,途中邓华不断向我述说朝鲜战事,令我感到困惑不解。时至今日,我仍无法确切地描述林彪的家究竟位于何处。”
图|林彪
彭老总闻言亦大笑。“他还挺有办法嘛!”
邓华笑着说:“两位啊,你们所言并非肺腑之言。实际上,你们内心深处都是最热心的志愿军。既然被选中,难道有人犹豫过吗?有人讨价还价过吗?不都是满怀喜悦地加入的吗?”两人大笑。
你把他弄来,找对了人。
邓华与洪学智实际上并非彭德怀麾下之杰出将领。加之彭德怀是在危难之际被委以重任,对东北边防军的状况亦不甚了解,所以在志愿军的首次会议上,主要由众人发言,而彭德怀则主要倾听。
正是在此次会议中,邓华与洪学智的战略远见和军事才华,赢得了彭德怀的高度赞誉。尤其是在洪学智阐述部队后勤保障时,彭德怀不禁露出满意的点头,由衷地称赞道。“确实如此,你们真是动了一番脑筋,考虑问题既全面又细致。”
图丨彭德怀老总
1950年10月19日的傍晚,安东全城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随着17时30分的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了跨越江河的壮举,这标志着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揭开了序幕。
志愿军四个军部及三个炮兵师,分三路依次渡过江河。第40军从安东渡江,转战至宁边、球场、宁远等地。第39军的115师、116师以及直属部队均从安东渡江,而117师则从长甸河口渡江,挺进鬼城、泰川地区。第42军则从辑安渡江,向社仓里、五老里等地展开行动。随后,第38军紧随第42军渡江,并于江界地区集结。
在22日的午后两点,邓华与洪学智,因数日未闻彭德怀的消息而忧虑重重,终于在一片山沟中的茅屋内,与彭德怀及朝鲜首相金日成重逢。在此,他们得知了一则令人沮丧的消息:朝鲜人民军此时仅剩三师之众,且这些兵力分散于各地,彼此之间相互隔离。
金日成离开后,彭德怀对二人说:“看来得靠我们了。”
图示:1950年10月21日,彭德怀元帅与金日成同志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彭德怀面色凝重,洪学智言道:“尊敬的领导,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原先的作战计划已不适用,原先在防御中消灭敌人的策略,以及在国内战争中采用的进退自如的战术,在当前的形势下均不可行。我们建议转为在运动战中寻找时机,对敌进行歼灭,正如毛主席所教导的,成功击溃南朝鲜的三个师。您于21日向中央军委以及我们发出的关于调整决心与部署的电报,我们表示坚决支持。”
在国内,毛主席始终密切注视着奔赴前线的志愿军,焦急地期待着他们能旗开得胜。在21日凌晨2时,毛主席发来了紧急电报:“此次成功歼灭韩军数个师,为我国赢得出国后的首场胜利,亦是为扭转朝鲜战局带来难得的契机。关于具体的部署,恳请彭总与邓总精心筹划并付诸实施。”
仅仅半小时后,毛主席再度发来电报。务必迅速锁定目标战机,即刻投入战斗。同时,务必告知他们,目前我们根本无暇部署防御,务必优先发起攻势。
图|毛主席在办公
彭德怀问:“具体想法有哪些?”邓华与洪学智互望一眼,道:“尊敬的领导,此次出国之行,实为我国海外拓展的首次交锋,务必全力以赴,确保胜利。关于具体策略,我与老洪已进行了深入探讨。”
于是,二人交谈甚欢,开始细致入微地介绍战况:以运动战为主导,辅以阵地战与游击战。敌方尚不知晓我军大规模入朝参战的消息。我们可分兵对东线敌人实施钳制,即刻集结三支主力部队,全力围剿位于中央的韩军三个师。若能将其全歼或消灭过半,那么东西两线之敌的弱点便会暴露无遗,届时我们便能调集兵力,继续对敌军进行歼灭。
在东线,由42军一个整师与一个炮兵团共同守卫长津地区,用以阻挡韩军的首都师及第三师。我军42军的主力部队首要任务是控制小白山地区,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向南推进至孟山以南。而在西线,40军应进驻德川和宁边地区,38军则前往熙川,39军则应集结于泰川和鬼城地区。随后,各部队需根据战况,积极寻找机会,坚决消灭敌方驻守部队。
彭德怀满意地点了点头,一贯严谨的洪学智紧接着又提出了一个疑问:“尊敬的领导,自39军东进以来,新义州与定州已显空虚。鉴于敌方可能从海上发起登陆,我们必须迅速将66军(继四个军渡江之后,50军与66军亦随后开赴朝鲜战场,并入志愿军序列)部署至安东及新义州一带,以加强防御。”
图|洪学智 朝鲜战场
彭德怀凝视着洪学智,目光中流露出深切的关注。在这短短的十几天里,彭老总对这个外表粗犷而内心细腻的副司令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轻轻点头,说道:“洪师傅的见解确实准确,通讯科,立刻向军委发送电报。”
电报事宜一经妥善处理,夜幕已然降临。警卫员随后送来了晚餐,三人便围坐在一起,边享用美食边畅谈。彭德怀在进餐的同时,向洪学智询问道:“主力部队已开始集结,目前的后勤补给情况如何?”
洪学智胸有成竹。“请老总安心,我们在渡江之前,已与东北军区达成共识,设立了三条兵站供应线。第一条线路从长甸河口延伸至新仓、北镇;第二条线路则覆盖辑安、别合里、五坪里等地;第三条线路则连接临江至周波、长津等地。物资储备采取了从前沿到国内,纵深梯次化的配置策略。此外,我们还动员了超过十万民工,他们跟随志愿军一同入朝,投身于后勤保障工作。”
彭德怀说:“好,很好!”言毕,彭老总以筷轻击碗沿,转而对邓华言道:“邓华同志,那天你在火车站将洪学智同志请来,此举确实找对了人。”
陈赓、彭德怀、邓华图
历史业已充分验证了彭老总所言,此次的“行动”确实无比精准。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洪学智将军精心构建的那条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钢铁运输线,最终成为了击垮美军意志的最后一击。洪学智将军也因而成为了战后美军最为渴望一睹风采的将领。
正是这次“捣鼓”,加之邓华那出人意料的坚持,竟奇迹般地挽救了他的生命。
死里逃生的邓华
那是在1951年四月,抗美援朝战争的第四次战役刚刚落下帷幕,经过半年之久的艰苦鏖战,朝鲜的局势终于迎来了转机。为了筹备更大规模的第五次战役,志愿军总部毅然决定进行一次战略转移。
随着作战任务布置的完成,前沿的炮声愈发密集,美军先锋部队与志司总部之间的距离不过十几公里。会议一结束,参谋人员便紧急催促彭德怀即刻转移。机关人员早已撤离,此时此地仅剩司令员与几位副司令。若北撤之路遭受敌机封锁,局势将变得极为危急。彭德怀这才匆忙登上吉普车,疾驰向新的志司总部。
图|彭德怀在玉泉站指挥
“各走各路!”
战场的本质难以改变,即便是志愿军指挥中枢迁移之际,亦危机四伏。在洪学智指挥所迁移过程中,他不止一次遭遇美国战机的低空俯冲袭击,幸运的是,虽无大碍,但在频繁的急速躲避中,加之山路险峻,不幸与己方的大卡车发生碰撞,导致双腿受伤。
抵达新设立的志司总部时,晨曦微露,洪学智心中始终牵挂着彭老总的安全,便拖着受伤的腿,匆匆前往检查彭老总的住所及防空洞设施。住所一切安好,然而防空洞的施工进度却令洪学智感到极度的恼火。
朝鲜境内金矿遍布,几乎是遍地皆有采矿洞的踪迹。志司抵达朝鲜后,多次选择的住地皆位于金矿洞穴之中。大榆洞、君子里、金化等地均为金矿洞窟,而如今的空寺洞亦是金矿遗址。矿洞遍布山巅与山谷,彭德怀总司令居住的宅邸坐落在山下尚存的一小片未被战火摧毁的区域内。洪学智将军还特地命人在彭总住宅附近挖掘了一个小型防空洞。
图|志愿军总部旧址
如今,正是这个简陋的防空洞激怒了洪学智。洞体设计成直筒形且深度不足,更糟糕的是,洞口敞开,一旦敌机俯冲投弹或扫射,子弹便能轻易射入洞内,形势堪忧,实乃一大安全隐患。
洪学智勃然大怒,即刻将工兵连的干部召至面前,下令他们即刻返工,并对修改工作做了详尽指示,具体阐述了洞口的角度与位置。此外,他还要求将洞内深度进一步加深,并强调洞口进入后需经过数道弯道方能抵达洞底。在确认这位刚踏入朝鲜战场的连长完全理解了他的指示后,洪学智方才离去。
随后的两天,洪学智每日亲临现场进行督导。目睹防空洞严格按照既定标准挖掘完毕,他立刻对这群年轻人给予了高度赞扬。然而,在周边转了一圈后,他仍旧感到些许不安。于是,他指示在彭老总的洞口处增设了一道由沙袋堆砌而成的隐蔽墙,这才标志着工程正式告捷。
当晚,邓华终于抵达了新设的总部。鉴于抵达时已近凌晨两点,且事先并未通知,众人早已安寝。工作人员便将邓华安置在一间独立的客房中,以便其得以休憩。
图|邓华旧照
邓华踏入屋内,一眼便瞧见空旷无物,遂向工作人员询问:“洪副司令住址?”
工作人员说:“小房间内。”邓华说:“去和洪副司令同住。”
工作人员苦笑着说:“洪副司令的居所内人已满为患,空间显得颇为局促。此处再无其他可供居住的房屋。”
邓华坚持道:“我也得去,你弄张行军床。”
夜深人静,邓华历经艰辛,终于踏入了洪学智的居所。此刻,洪学智尚未安歇,见邓华搬来行军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快步迎上前去。两人协力将床铺整理妥当,尚未及交谈数语,疲惫不堪的邓华便眼皮沉重,垂下了头。“老哥,累死了,睡了!”邓华说完后,呼噜声响起。
图|邓华抗美援朝志愿军总部时期
晨曦尚未来临,五点有余,突闻清脆的防空警报声响起,洪学智顿时从睡梦中惊醒,耳边随即响起了飞机的轰鸣。他立刻意识到,敌机空袭已至。
洪学智呼喊:飞机来了!众人瞬间从床上跃起,屋内其余人等听闻那声吼叫,亦迅速起身,奔向门外。唯有邓华,依旧沉睡得香甜,他太过疲惫、困顿,以至于在昨晚入睡时,连衣物与鞋履都未曾脱下。
疾步至门口的洪学智转身一瞥,却见邓华仍沉睡不醒,便大声吼道:“快起来,飞机来了!”洪学智的嗓音高亢,却终究未能唤醒邓华。他心中焦急万分,转身疾步返回,双臂猛然一挥,将邓华的行军床掀翻至地。邓华随之跌落,随即清醒。意识到情况紧急,邓华尚未等洪学智开口,便被他迅速拉起,二人急忙奔向屋外。
他们的防空洞位于屋舍之后,然而敌机的轰鸣声已近在咫尺,此刻拐弯已是无及,于是他们毅然走出家门,径直奔向一旁的山沟。洪学智腿部尚有创伤,邓华紧紧搀扶着他,奋力前行。就在他们刚刚跃入沟壑之际,敌机的火箭弹已呼啸而至,后方瞬间升腾起滚滚浓烟。回首望去,彭老总的居所不幸中弹。
美军飞机轰炸目标
洪学智大叫一声:“不好!”即刻吩咐随行的警卫员火速前往探查,不久,警卫员匆匆返回,告知彭老总已顺利进入洞穴。就在此时,浓烟之中又有人冒出,竟是彭老总在洞内发现邓华与洪学智尚未进入,心系二人安危,遂下令秘书迅速外出察看。
敌机离去后,众人纷纷前来探望,只见彭老总居住的房屋已被炮火摧毁。防空洞口堆积的沙袋上布满了密集的弹孔。警卫员大致估算了一下,弹孔竟多达百十个。众人不禁议论纷纷。“幸好昨天洪副司令员的英明决策,让我们更改了洞口、堵塞了沙袋,否则情况真可谓岌岌可危啊!”
洪学智他们所居的寝室亦遭受了机关枪的猛烈扫射。邓华昔日安寝之地,地面上留下了数个狰狞的弹孔,尤其是他那张行军床,床中央赫然一个巨洞,令人触目惊心。
邓华屈身俯瞰那孔洞,愣了许久,最终,他对洪学智言道:“兄弟,若非你出手相助,我恐怕早已命悬一线,魂归西天了!”
影像|1953年春,在进行反登陆作战部署的关键时期,邓华在朝鲜人民军军官的陪同下,亲自考察了朝鲜的海防情况,手持望远镜的正是邓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