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吴京后续风波:贾玲亦陷争议,电影刚完工即遇抵制意图大赚几亿

点击次数:110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10-08 16:09:55
01 消失了一整年,贾玲带着新片子又回来了,重新亮相了。 《转念花开》正式宣布拍摄结束,杀青啦。 这部作品可算是挺接地气的,讲的都是咱们身边的事儿。 这故事主要讲的是单媛(贾玲饰)被困传销8年,经历了不少苦难之后终于醒悟,帮警察破案,把受害

01

消失了一整年,贾玲带着新片子又回来了,重新亮相了。

《转念花开》正式宣布拍摄结束,杀青啦。

这部作品可算是挺接地气的,讲的都是咱们身边的事儿。

这故事主要讲的是单媛(贾玲饰)被困传销8年,经历了不少苦难之后终于醒悟,帮警察破案,把受害者救出来。原本只是个家庭主妇,误打误撞卷入了传销,后来渐渐变成了卧底反传销的勇士。

阵容安排得挺豪华的,不光有贾玲自己亲自编导演,还请来了张小斐、杨紫、张译这些既有实力又受大众喜爱的明星。

这可是贾玲第三次操刀导演,算是她的第三部作品啦。

你得知道,她之前自己当导演的两部电影《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加起来卖座收入差不多90亿,直接包揽了2021年和2024年两个春节档的第一名,奖拿得可是手都酸了。

这些成绩,不光让她稳稳站在女导演票房冠军的位置上,就算放眼整个电影圈,也让不少资深导演望尘莫及,差了好远。

照理说,前两部那么火,大家都应该对她的第三部作品充满了更大的期待。

没想到,电影还没登场放映,就早早引来不少的质疑声和反对意见。

网上的讨论异常激烈:

有人在说:“这次又打算弄几个亿吧?”、“这些片子全靠刷宣传”、“简直就是烂到飞起。”

甚至有人直接放话:

现在我可是不会再买账了,绝对不会再吃第二次亏了。

就是说啊,电影刚拍完,连预告都还没出来,就被直接定性为“烂片”,这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点?

其实,这次闹得沸沸扬扬,很多麻烦都跟《热辣滚烫》留下一些“后遗症”挺有关系的。

相信大家还记得那次“瘦身100斤”这个话题闹得挺火的,不少人都在关注,但也有人觉得这宣传用得太过头了,反而把电影的本质给忽略掉了。

所以这次一听说贾玲又出新作,有些人下意识就觉得:

难不成又要走感人路线?或者用那些题材和变化来吸引眼球?

这次,贾玲遇到的挑战,无疑更严峻。

其实,在这件事的背后,隐藏着三个冷酷的事实。

02

要记得,宠爱自己比迁就他人更关键。

在贾玲减肥成功之后,我曾看到这样一条热评:

她变瘦了,可是笑容似乎少了些。

其实我更想表达的是,她如今终于可以不笑就不笑了。

要在男士占优的相声圈中闯出一片天,然后一路走来成为最受欢迎的女演员、票房最高的女导演,这一路上走的坎坷可想而知。

有一句话说得好:

喜剧演员的职责就是把欢笑带给观众,把烦恼和忧伤藏在心里。

为了制造反差和搞笑效果,贾玲曾经不得不让身材变得更胖,用自嘲的方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虽然看起来挺不错,但其实在她心里可能没那么开心吧。

减了肥之后,她也在跟以前的自己划清界限呢。

不再参加综艺,不再在微博上更新,也不打算再刻意逗大家开心了……

就像她在采访中所说的:

她自己说:以后想拍情景喜剧,而不是靠外表光靠逗乐观众。

这句话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很真实的转变:

她不再把“逗人笑”当成自己的责任,而是慢慢学会了疼惜自己。

这个转变,并不是意味着她不再喜欢观众了,而是终于给自己放了个宽松的空间,允许自己“没那么非得逗大家笑”。

有时候,成长不是一直做那个被所有人喜欢的人,而是有勇气说:

我想换个活法,就算会让一些人在失望,也无所谓。

毕竟,人生中最值得取悦的,从来都不是别人的期望,而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03

第二点啊,电影的价值可不光是靠票房来判断的。

要是提到贾玲的新片《转念花开》,你觉得它会不会再现她之前两部电影的票房奇迹呢?

我感觉基本上可能还难达到之前那样的火爆程度。

这其实跟抵制没啥关系,主要还是看电影的题材、水准,还包括宣传的效果。

看看今年的电影市场就明白了:

今年春节档结束后,票房突破10亿的影片,加起来也就三部左右。

像《南京照相馆》靠着30亿的票房,另外《浪浪山小妖怪》赚了16亿,还有《731》也拿到了13亿。

反倒是一些大牌导演、明星阵容、宣传铺得挺厉害的影片,全都纷纷败走麦城。

实话实说,观众们的眼睛越来越亮了。

大家如今可不太会被那些营销噱头或明星阵容轻易忽悠了,反而更关心作品的题材是不是踏实,故事能不能打动人心,制作是否用心实在。

我并不是说贾玲导演能力不行,《转念花开》肯定不好看,而是:

在这个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大多数人变得更小心翼翼了,大家更倾向于“No rush”,想先看口碑再决定。

《转念花开》这部反传销的现实题材,跟那些合家欢的喜剧或者减肥主题比起来,受众群体本来就要少不少。

所以我觉得,要想再打造出像前两部那样的票房奇迹,客观讲,确实挺困难的。

不过,票房成绩只算是个方面而已。

对于如今的贾玲来说,能有一个令人深思的角色、带来启发的故事,也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值得好好琢磨。

毕竟,电影不光是赚个钱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方式。

等到喧闹都散去,真正让人难忘的,从来不是那些票房排行榜上的数字,而是角色带来的情感共鸣和故事留下的深刻回味。

04

第三,捧神和造神,本来就是网络世界的两个互相映衬、相辅相成的面向。

网络上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贾玲的遭遇,倒是个挺不错的对比例子。

吴京。

借着《战狼2》和《流浪地球》这些热乎的主旋律大片,吴京算是彻底被捧成了“国民英雄”。

到了奥运会那会儿,吴京的表情包几乎变成了大家表达爱国心情的最佳符号,真是不用多说了。

没想到一夜之间,吴京就被整得满网骂声一片,变成了网友们发泄情绪的替罪羊。

他那些采访里说的话,网友们都挖出来翻出来,再添油加醋的放大了好多。

坦克没有后视镜,子弹也没有眼睛,不会看路;非洲的兄弟们彼此交流还得靠翻译。

我从楼上跳下,你试过吗?我让坦克碾过,你敢试试吗?我差点丧命,你有过类似经历吗?

他推出的那部《再见,坏蛋》,上映六天之后票房也就只有26.7万,实在是没什么人买账,最后只好撤档了。

而这一切,正应了那句话:

越是高举,摔得也越惨。

说白了,在娱乐圈里,没有哪个明星能够完全避免被网友盯着看。

谁都难免躺枪。

观众喜欢谁、认同谁,归根到底是看他是否击中了当下社会的情绪点。

贾玲火起来,主要是因为她传递的关于女性成长和自我觉醒的内容,正好契合了当下人们心里的共鸣点。

可是呢,社会的情绪、大众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老是在不断变化的嘛。

今天你还能算得上是“时代的声音”,可时间一过去,可能就被别的新话题、新故事给取代了。

如果你无法代表普通人的心声,甚至和目前社会的情感完全不搭,结果肯定会遭到网络的反弹。

而且,这种反弹的力量是没法解决的,也躲不开。

以前是黄磊、何炅,现在变成了吴京,不过,说不定就轮到贾玲了。

其实,这未必就是个坏消息。

一旦被推到神坛,代表着被贴上标签、被审视和讨论,反倒成了一种限制。

等那些光环一摘掉,反倒能找到更自由的感觉。

风不总是朝一个方向刮,可山却能一直在那儿。

只把自己搞好,就已经挺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