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丙燕“人生如戏”不如说是“戏如人生”——流量泡沫下的真正大女主
一部《她的生存之道》刚开播,网友们的热搜榜就炸开了锅。不是为了窦靖童的“星二代”光环,也不是为哪位小鲜肉在屏幕上眉来眼去,而是为一个52岁、拿过八座影后奖杯、曾被传与搭档李乃文缠出一地绯闻、至今没正儿八经绯闻的女人——颜丙燕。有人调侃“现在颜丙燕这张脸和演技,在流量明星里妥妥算是‘稀有动物’,一个镜头下去,全场都不敢喘气。”可你要说她是因为这剧才翻红?你真是低估了老戏骨压箱底的实力。身带“国家认证影后”光环居然到52岁才让全网重新服气,这事细琢磨着就透着点荒唐,这到底是谁的错,谁的无奈?
这部《她的生存之道》里,颜丙燕演了个“神级妈”手里攒鸡腿钱买彩票,闺女过个生日被她一句“我生你的时候多遭罪”怼出寡淡,风风火火赶场相亲还让女儿当摄影师,活得比路边大妈还放得开,可真遇到债主上门,能护女儿不惜跟人杠到挂彩。网友嗷嗷点赞“这才是中国式家庭的真实面目,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妈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反派也好,主角也罢,能把“又自私又护短”演得入木三分,看的观众又揪心又恨不下去,满屏都是“到底啥时候能轮到颜老师全国爆红?”论“坑闺女专业户”,颜丙燕大概率是天花板——可还就没人真想让她坑自家姑娘。
说起颜丙燕的个人履历,比这剧本还离奇。11岁进歌舞团,26岁揽金鹰,正牌的童星转型,一路开挂。偏偏此时,命运跟她开了个大玩笑——妈妈突然重病,她二话不说直接“退圈”七年,什么名利什么红毯统统丢给旁人去争。为圆母亲心愿,她试水“闪婚相亲”,直奔民政局,愣把好几个对象吓得夺门而逃,网友感叹,“比艺术片还自由不羁的生活,颜老师真人比角色还戏剧。”
演艺圈潮起潮落,有人靠争番炒CP上头条,有人靠颜值流量拼命营业,颜丙燕倒好,闷声演戏三十年,不炒作不营业,全靠角色硬生生攒出六十多部作品、八座影后。你要问路边的00后对于颜丙燕的记忆点,多半是“诶?是演《万箭穿心》那个被生活捶得喘不过气的妈吗?”没错,当年她那一抬眼、一皱眉都是教科书级的现场示范,有网友看完说“本来抱着下饭的态度,结果差点把自己吃进委屈里。”
但世道总是捉弄人。你说这样的人、这样的戏骨在娱乐圈会一直翻红,怎么可能?颜丙燕沉寂的那些年,真正是“黄金埋沙中,璞玉无人识”。媒体不报道,平台不给资源,连每次转型都像“孤勇者第八季”。有观众调侃“年年看谁是新晋影后,她在家给妈做汤。”甚至有编剧无奈“真正会演戏的都在‘冷宫’里等机会,反而是台前腔调满分的流量小花天天刷屏。”
她的生活远比剧中传奇,跟李乃文闹了十几年绯闻,结果一场“乌龙事件”终结流言;别人忙着炒话题,她却扎根角色,鲜少曝光。娱乐圈对她就像刚有点水花的石头,转眼又归于平静。这样的颜丙燕,为了家人多年的“自愿隐身”,为的也不过是让母亲安度晚年——表面安静,实则风暴之下有多少委屈失落?
偏偏命运又喜欢出冷门。《爱情的牙齿》里那个为爱痴狂的女人,直接拿下金鸡影后,把观众看的目瞪口呆;几乎沦为“小配角”的《万箭穿心》,一上来直接刷新国产片女性群像的高度,咱普通人还以为光环迟早能照在她头上,没曾想颜丙燕的归隐和爆发,正好踩在了流量经济最炙手可热的节点。
你看今年的《她的生存之道》,她一出场,老戏骨的气场直接“碾压”同台星二代。有人说她演啥像啥,根本不挑角色,更不挑搭档;可有意思的是,老一代演员的“慢工出细活”,反衬得如今流量选手“美颜滤镜里打卡上班”,观众看腻了“甜宠脸谱”,突然间更追着这股“市井气”的真实劲头。
而且你仔细琢磨,这十几年娱乐圈的风向,流量和话题挂帅,炒作胜过实力,谁还管你多少戏骨自甘寂寞?可难得有一回,评论区和弹幕集体喊话“颜丙燕什么时候能封神?”“国产剧真要靠这群苦命实打实的生活派来救场。”颜丙燕非但没被流量淹没,反而因扎实演技让浸泡在“资本牛奶浴”里的观众重拾共鸣。这一场,一定程度上算是老戏骨的集体逆袭。
“花开堪折直须折”,颜丙燕的翻红其实是偶然中的必然。只是,这偶然的背后,也藏着中国影视圈的无奈和尴尬一边是流量明星高薪尬戏,另一边是真正磨炼出来的戏骨排队候场,观众骂归骂,收视率却还是被资本左右。
“市井母亲”只是个缩影,大量扎实的中年演员被长期边缘化,“演技溢价”还抵不过“流量溢价”,想想就有点心酸。好的演员待在冷宫里,辛辛苦苦熬口汤,谁来关心?我们一边嘴上抵制流量,一边开心打赏给“糖水剧”。这样尴尬的生态不改,多少颜丙燕级别的影后都只能靠一时“翻红”续命,风过无痕。
更尴尬的是,青年演员不少自己都羡慕得掉眼泪老戏骨演一个眼神就击溃全场,但“资源咖”的活路却是另一个“养成游戏”。内娱现实,是不是有点像那句话“得流量者得天下,得演技者得风评。”真正的“生存之道”可能就是谁能在“麒麟臂”和资本算计里坚持到最后。
我就有点纳闷了,难道真得等人家五十多了、八座影后奖杯早都落灰,才想起来让全网补票喊“牛”?咱内娱喜新厌旧得也太离谱了吧。一到选女主,就变成“要流量不要实力”,真等观众看腻了,才轮到老戏骨出来救场。要不你们流量小生们以后也可以学学颜丙燕——别老想着蹭红毯,先把鸡腿钱攒着买彩票,也许哪天能把自己投成金鸡影后呢!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比起谜之流量炒作,老戏骨才是中国剧集的“压舱石”。可惜资本呀,从来不看实力脸色,翻红靠的都是天时地利人和——这锅,咱们普通观众还真背不起。
说来说去,咱就想问如果实力派都得等五十岁才能凭实力翻红,那内娱的“新生代”到底靠啥吃饭?是继续刷流量还是老老实实磨演技?你觉得,一边呼吁“演技至上”,一边又把追星当饭吃,这逻辑,是不是……有点醉了?欢迎你在评论区来上一波灵魂拷问——流量和实力,你站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