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这山东足球圈最近是捅了马蜂窝了?
就在大伙儿还在掰着指头算中超哪家俱乐部又能撑过这个冬天的时候,咱自家的“鲁超联赛”一个响指,直接把各路山头的主场给定了下来。
名单一出,球迷群里瞬间就不是“已阅”了,那聊天的架势,跟过年抢红包似的,生怕慢了一秒就错过了几个亿的乐子。
要说这事儿里头最逗的,还得是菏泽。
当初一听说这地界儿要“梅开二度”,一下子整出两支鲁超队伍,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就是:这俩队不会要猜拳决定谁用那块最好的草皮吧?
毕竟,在咱的刻板印象里,菏泽跟专业足球场这五个字,中间还隔着一条银河呢。
结果人家压根不按剧本走。
菏泽曹州队,一拍大腿,直接把家安在了曹州武校体育场。
你没看错,就是那个“习武先习德”的武校。
我滴个乖乖,这以后客队来比赛,心里不得犯嘀咕?
这踢的要是稍微有点火气,会不会从替补席上直接蹦出十八个铜人来?
光是这名字,就给对手上足了身体对抗。
另一边呢,菏泽灵感队就文艺多了,选了国花学校体育场,听着就一股子书香气。
一个主打“少林功夫加足球”,一个走“技术流意识流”,这要是踢一场“菏泽德比”,解说都不好当,到底是该喊“一记穿心腿”还是“一脚手术刀直塞”?
就在菏泽这边把悬念拉满的时候,日照队那边直接不玩了,摊牌了,把王炸甩了出来。
人家的主场——日照国际足球中心,那是什么地方?
那是当年北京国安落魄时住过的“行宫”。
这感觉就像什么呢?
就像你刚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结果发现隔壁老王家的铺面,是马云当年创业时租过的。
这档次,一下子就不是一个维度的了。
说起国安那段“客居”日照的往事,也是挺有意思。
那会儿工体翻修,御林军成了没家的孩子,最后挑中了日照这块宝地。
那一整个赛季,每逢周末,整个日照就跟开了加速器一样,满大街的绿色球衣,空气里都飘着烤串和啤酒的味儿。
那段记忆,对日照球迷来说,估计比初恋还难忘。
现在,国安早回了京城,可那座符合中超标准的球场留下了。
鲁超的队伍能用上这种级别的场地,球员们估计每天训练都得先沐浴焚香。
但这福气,有时候也是一种压力。
这就跟你开着法拉利去送外卖一样,稍微慢一点,收到的就不是五星好评,而是“你行不行啊”的灵魂拷问了。
日照队要是踢不出点名堂来,那可真对不起脚下这片曾经属于中超的草皮。
其实吧,球场这玩意儿,说到底就是个硬件。
一个联赛能不能活下去,活得好不好,看的不是谁家房子大,而是看房子里有没有人,有没有烟火气。
从武校操场,到全民健身中心,再到中超“故居”,这五花八门的主场,恰恰是咱山东足球最真实的写照——底子薄,但心气儿高;路子野,但玩得起。
咱们不能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让鲁超联赛一夜之间就赶英超美。
它现在更像是一颗土豆,被埋在了山东这片土地里,能不能发芽,能长多大,全看咱们自己怎么浇水、怎么伺候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奇迹,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拼。
山东足球的希望,不在那几个高高在上的职业俱乐部,而是在这些扎根于十六地市的“泥腿子”球队身上。
所以啊,这主场一公布,好戏才算真正拉开序幕。
菏泽的“文武之争”谁能笑到最后?
日照的“豪门新丁”是骡子是马?
咱也别瞎猜了,备好小板凳,等着瞧好吧。
反正对我来说,只要比赛够精彩,就算是在拖拉机站旁边踢,那也比看某些“养生足球”过瘾多了。
大家伙儿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