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县城旅游,你会发现以前那些“小旅馆”早变样了。
连锁品牌的招牌随处可见,有的还配了健身房、自助早餐,价格却没比以前贵多少。
说实话,县城酒店这股“内卷风”,来得比想象中猛多了。
消费变了,县城酒店也得跟着变
以前大家去县城,住酒店就图个“能睡觉”,十几块的青旅都不嫌弃。
但现在不一样了,农村居民收入涨得快,2023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过万了,谁还愿意委屈自己?本来想随便找个地方凑活,后来发现县城里也有带游泳池的酒店,那肯定选舒服的啊。
这两年“反向旅游”不是火了嘛,年轻人专挑人少的小县城玩。
高铁修到家门口,周末坐半小时车就能到周边县城逛吃。
今年春节的时候,好些县城酒店都爆满上了热搜,十一假期更夸张,近百个县城的酒店预订量涨了一大截。
游客多了,对住宿的要求自然就高了,酒店不升级根本留不住人。
连锁品牌扎堆往下冲,各有各的招
看到县城市场这么香,连锁酒店巨头们早就动了心思。
华住集团2019年就喊着要把汉庭开到每个县城,现在经济型酒店开了五千多家,今年计划新开的一千多家店,大部分都往下沉市场放。
锦江酒店也不含糊,三线以下城市的门店超两千八百家,把经济型和中端酒店当成了赚钱主力。
不光巨头们抢市场,还有个叫尚美数智的品牌,专做县城生意,被称为“小镇之王”。
它不搞一线城市那种七八十间房的大店,就开四五十间房的“小店”,投入少、回本快。
现在它家酒店覆盖了一千九百多个区县,五线城市覆盖率都到90%了。
本土酒店也没闲着,有的加了健身房,有的搞起了温泉浴池,靠着本地客源和高性价比,也能分一杯羹。
想在县城站稳脚,得懂“土办法”
连锁酒店往县城下沉,可不是把一线城市的模式照搬过来就行。
旅游型县城的酒店,大多开在景区旁边或车站附近,方便游客找,工业型县城的酒店,就选在主干道或开发区边上,服务那些出差的生意人。
价格也得亲民,200到400块钱的中端和经济型酒店,最受县城消费者欢迎。
为了降低成本,品牌们还会灵活调整加盟门槛。
华住的汉庭、锦江的7天在低线城市推出了简约版,尚美、格林甚至接受五十间房左右的小旅馆加盟。
如此看来,这些品牌能在县城火起来,不是没道理的,它们摸透了县城的需求,没犯“水土不服”的毛病。
县城酒店的热闹劲儿才刚开头,随着城乡发展越来越融合,交通越来越方便,这片市场的潜力还得往上涨。
以后全国性品牌、区域连锁和本土酒店肯定会争得更厉害,但对咱们消费者来说是好事,选择多了,体验也会更好。
毫无疑问,以前被忽视的县城市场,现在已经成了酒店业的必争之地,谁能抓住机会,谁就能在这场“下沉之战”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