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企业病残津贴新规来了:谁的压力减了,谁的心里添堵了?

点击次数:113 辉达娱乐介绍 发布日期:2025-08-13 05:42:08
##夏季补贴计划 “听说以后生病丧失劳动能力,不用提前退休了?那我这几十年社保白交了吗?”10月18日,人社部和财政部联手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政规定,从2025年1月1日起,企业

##夏季补贴计划

“听说以后生病丧失劳动能力,不用提前退休了?那我这几十年社保白交了吗?”10月18日,人社部和财政部联手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政规定,从2025年1月1日起,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将不再走“提前退休”老路,而是按月领取“病残津贴”。有人拍手叫好,有人眉头紧锁,这到底是谁的福音,又给谁添堵?

A面:企业松口气,员工心里打鼓

先来看看最开心的是哪一方。毫无疑问,是咱们各类大中小微型企业老板们。以前遇到员工突发重疾或者意外导致彻底干不了活,公司虽然不用直接掏养老金,但各种医疗期工资、经济补偿金加起来也是笔不小的开销。“过去碰上这种事,一名重症员工能让公司多花十几二十万,现在只要配合鉴定流程就行。”某制造业人力总监坦言。这下好了,新政明确规定:所有病残津贴全额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单位不用再为此分神费钱。

别看全国4.6亿参保职工撑着一个庞大的基金池(数据来源:《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5》),但实际上,各地收支差异巨大。有些地方像东北地区,养老金本来就捉襟见肘,还得靠全国调剂兜底。现在新增一批长期领取者,无形中把压力从单位转移到了社保基金身上。这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吗?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也指出,如果参保率和财政补助跟不上,这条船可真不好开。

B面:“同样是生大病,为啥待遇差这么多?”

对于广大普通打工人来说,新政策到底划算不划算,可就没那么简单。一边是年轻缴费短的人喜笑颜开,比如42岁的快递员王师傅。他说:“以前缴费没满15年,一旦生大病只能拿点赔偿走人,现在至少有12-27个月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发的钱,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另一边,却有不少临近退休、缴费高的人直呼“不公平”。58岁的李姐原本准备走‘因病提前退休’,每月能领5000元左右的新政策后,只能按照基础养老金2800元计算,中间少了一大截。而且,以前只要通过鉴定,可以一直领到正常退休年龄;现在呢?年轻点的不幸患重疾,即使连续领几年,到期还没到法定年龄,那段时间可能啥收入都没有。

据民政部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21.1%。未来,每100个劳动力,就要养活50多个老人。如果每个人都指望国家兜底,“救命钱”还能撑多久?

C面:“双轨制”催热末班车效应

更复杂的是,这次改革还出现了“双轨制”:2025年前已经享受过“因病退”的人员待遇照旧,新申请者则执行新规。“同样都是因为健康问题离岗,为啥前后两拨人的保障天壤之别?”于是最近医院劳动能力鉴定中心排队爆满,不少人在抢搭末班车,希望赶在政策落地前吃上一颗“大锅饭”。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精细化管理未尝不是进步。从粗放式“一刀切”,变成根据实际情况分层保障,对那些以往被忽视的小群体确实是一种关怀。但同时,也难免引发新的争议——比如不同代际之间怎么平衡利益?如果大家都觉得自己吃亏,那制度设计是不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D面:未来路怎么走,“安全网”织得牢吗?

专家普遍认为,要让这张安全网既宽又结实,还得靠三招齐下。一方面,提高全国统筹层级,让资金流动更顺畅;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让风险分担渠道更多元;最后,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