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元年,正月初一。"
我在新颁布的历法上郑重写下这几个字,感慨万千。自从那日在控制中心做出选择,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大乾王朝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皇帝在得知真相后,意志消沉了一段时间,但很快振作起来。他颁布了"开化令",宣布大乾进入新纪元,同时将年号改为"开化",象征着知识的启蒙与文明的开化。
我被任命为"开化大学士",位列内阁首席,负责统筹各项改革。柳姑娘、李默和杨策也各自获得了重要职位,成为改革的核心力量。
"虾大人,陛下召见。"一名侍卫在门外恭敬地通报。
我放下笔,整理衣冠,前往皇帝的御书房。如今的皇宫已经不再是森严禁地,许多不必要的规矩被废除,连侍卫的称呼也从"大人"变成了更为简洁的"先生",虽然他们一时改不了口。
皇帝正在御书房翻阅我昨日呈上的改革方案。看到我进来,他放下奏章,示意我坐下。
"虾爱卿,这份《大乾开化纲要》很是详尽,朕已经通读了三遍。"皇帝神情严肃,"但朕有一个疑问:变革如此之快,会不会引起动荡?"
这是一个合理的担忧。自从真相公布以来,朝野上下反应不一。一部分人欢欣鼓舞,视之为新生;另一部分人则陷入迷茫甚至恐惧,尤其是那些依附于旧制度的权贵们。
"陛下明鉴。"我恭敬地回答,"变革确实会带来阵痛,但我们别无选择。如今知识库已经向所有人开放,真相已经无法隐藏。与其让社会自发混乱变革,不如由朝廷主导,有序推进。"
皇帝沉思片刻,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既然大乾已经走到这一步,就没有回头路了。那么,首先从哪里着手?"
"科举制度改革。"我斩钉截铁地说,"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关键,也是知识传播的渠道。我们需要改变考试内容,加入现代科学、政治、经济等学科,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的人才。"
皇帝若有所思:"这确实是根本。不过,科举制度根深蒂固,一旦改变,必定引起士林震动。"
"为此,我已经拟定了过渡方案。"我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首先在太学设立新学科,培养首批新式人才;同时保留部分传统科目,不至于太过激进。"
皇帝接过文书,仔细阅读后颔首表示认可:"就按此执行吧。对了,太子近来如何?"
提到太子,我心中一阵复杂。自从真相大白,太子从最初的震惊、愧疚,到后来的积极配合,态度转变之快令人惊讶。他主动请缨负责工业改革,正带领一批人研究控制中心知识库中的工业技术。
"太子殿下很是用功,已经掌握了不少现代工业知识,正在筹建第一座新式工厂。"
"很好。"皇帝欣慰地点点头,"逆境更能显现一个人的本性。看来朕的儿子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离开御书房,我直接前往太学。作为改革的先锋阵地,太学已经焕然一新。原本的经学院、律法院和天文院依然保留,但增设了理学院、工学院和医学院三个新学院。梁大学士担任太学山长,苏山长则负责理学院的教学工作。
刚踏入太学大门,就听到一阵喧哗声。似乎有人在辩论什么,声音激烈。顺着声音走去,只见一群学生围在一起,中间是李默和一位身着儒服的老者。
"荒谬!岂有此理!"老者怒发冲冠,手指颤抖,"天圆地方乃是自古传承之说,岂容妄改?"
李默则耐心解释:"赵博士,地球是圆的,这是现实世界已经证实的事实。我们可以通过望远镜观测到..."
"胡说八道!什么望远镜,不过是妖术惑众!"赵博士打断他,"现在倒好,连天地之形状都要推翻,还有什么是不能改的?这分明是要颠覆大乾根基!"
【以上为免费内容,解锁后可查看全文】
围观的学生中,有人附和赵博士,但更多的是支持李默的声音。这场关于地球形状的辩论,正是新旧思想冲突的缩影。
"虾大人来了!"有人发现了我,人群立刻让出一条路。
"赵博士,李博士,有何争论?"我走上前,平和地问道。
赵博士见到我,脸色更加难看:"虾仁!就是你带来了这些邪说!自从你当上开化大学士,太学已经被妖言所惑!"
"赵博士,知识无分邪正,只有对错。"我平静地回应,"地球是圆的,这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事实。如果你不信,可以到新建的天文台亲自观测。"
"哼!我才不去那什么天文台!"赵博士冷哼一声,"我只信祖宗留下的经典!"
"经典固然值得尊重,但并非一成不变。"我循循善诱,"古人也曾说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学问就是要不断更新迭代。"
我的话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赵博士见状,气得胡子直抖,甩袖而去。
李默走到我身边,无奈地摇摇头:"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了。每次上课讲到新知识,总会有人跳出来反对。"
"不必着急,思想的转变需要时间。"我拍拍他的肩膀,"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走吧,其他人应该已经在等了。"
我们来到太学后山的一座新建小楼——创新阁。这里是我们这个"穿越者小团体"的秘密基地,也是改革方案的策划中心。
推门而入,柳姑娘和杨策已经在等候。桌上摆满了各种图纸和文书,墙上贴着一张大乾地图,上面标注着各种改革计划。
"来了?正好,我有新发现。"柳姑娘兴奋地说,指着桌上摊开的一本古籍,"这是我在控制中心知识库找到的,记载了历次'重启'后大乾的发展轨迹。有意思的是,每次重启后,大乾的发展路径都略有不同,但大方向惊人地相似。"
"守恒定律。"杨策点点头,"即使是模拟世界,也遵循某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所以我们的改革必须顺应规律,而非强行扭转。"我思索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主张渐进式改革,而非激进变革。"
"说到改革,"李默从怀中取出一张纸,"今早又收到了反对开化令的匿名信,威胁要'诛杀妖人,还大乾朗朗乾坤'。"
"第几封了?"我问道。
"第十七封。"李默脸色凝重,"而且语气越来越激烈。我担心可能会有人采取实际行动。"
我并不意外。任何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神经。尤其是当人们发现自己生活的世界只是一个"模拟",原有的信仰和价值观崩塌后,反弹是必然的。
"加强防范,但不要大张旗鼓。"我沉思片刻,"改革不能因为威胁而停止。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推广新知识,让更多人理解变革的必要性。"
"说到推广新知识,"柳姑娘眼前一亮,"我有个想法。为什么不利用印刷术,创办一份报纸,专门介绍新知识和改革进展?"
"报纸?"杨策眼睛一亮,"好主意!我们可以叫它《开化日报》,每日出版,向全国传播新思想。"
"不仅如此,"我补充道,"还可以开辟一个'问答'专栏,解答民众对新知识的疑惑。"
我们当即拟定了报纸的具体方案,决定三日后创刊。就在讨论细节时,一名侍卫匆匆跑来:"虾大人,不好了!琉璃厂发生暴乱,有人冲击新建的印刷工坊!"
"什么?"我们四人同时惊呼。
琉璃厂是太子负责的第一个工业改革项目。他将传统琉璃生产与现代玻璃工艺相结合,建立了一座新式玻璃厂,并配套建设了一座印刷工坊,准备批量印制新教材和科技图册。
"太子殿下呢?"我紧张地问。
"太子殿下正在现场指挥平息暴乱。"侍卫回答,"但局势有些失控,已经有人受伤。"
"我们立刻前往!"我果断下令,"李默、杨策,你们随我同去;柳姑娘,请你留守太学,防止有人趁机捣乱。"
我们骑马疾驰前往琉璃厂。远远就看到浓烟滚滚,人群喧嚣。数百名手持木棍石块的民众围在工坊外,高喊着"打倒妖术"、"还我大乾"等口号。太子带领一队侍卫勉强维持秩序,但明显处于劣势。
"是谁煽动的?"我翻身下马,冲到太子身边问道。
"是几个儒生和道士。"太子喘着粗气回答,"他们散布谣言说我们的新式玻璃和印刷术是'妖术',会引来灾祸。然后这些愚民就聚集起来,要砸毁工坊。"
我环顾四周,果然看到几个身着儒服和道袍的人站在人群中,不断高声煽动。其中一人面熟,仔细一看,竟是之前在太学与李默辩论的赵博士!
"看来反对派已经开始有组织地行动了。"杨策低声道,"必须尽快平息,否则影响会越来越大。"
我思索片刻,决定亲自出面。爬上一个高台,我举起手中的令牌,高声喊道:"肃静!我是开化大学士虾仁,奉陛下之命主持改革!诸位为何聚众闹事?"
"虾仁!就是你带来了妖术,扰乱大乾国运!"赵博士站出来指责道,"你们口口声声说这是什么'模拟世界',不过是妖言惑众!大乾自太祖以来三百年基业,岂容你等胡作非为?"
"对!打倒妖人!还我大乾!"人群中有人附和。
我沉着冷静,继续高声道:"诸位,改革是陛下的旨意,非我一人所为。至于世界真相,控制中心已经向所有人开放,有疑虑者可亲自前往查看。新式玻璃和印刷术不是妖术,而是知识和技术,可以造福百姓。诸位若不信,可派代表入内参观,看看这些工艺如何运作。"
我的话引起了一些人的动摇,议论声四起。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飞出一块石头,直奔我面门而来!
"小心!"杨策大喊一声,挡在我面前,被石头击中肩膀。
这一幕激怒了太子:"大胆!竟敢袭击朝廷命官!来人,抓住那个投石者!"
侍卫们冲入人群,很快拿下了那名投石者,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
"你为何袭击开化大学士?"太子厉声问道。
年轻人却毫无惧色:"哼!我家世代烧制琉璃,自从你们这些'开化派'来了,推出什么新工艺,我们的老手艺就没人要了!全家都快吃不上饭了!我今天就是来讨个说法!"
原来如此。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思想冲突,还有现实利益的重新分配。传统手工业者面临新技术的冲击,自然心生不满。
我走到年轻人面前:"你叫什么名字?"
"张顺。"年轻人倔强地回答。
"张顺,我理解你的处境。"我语气缓和下来,"但打砸抢并非解决之道。新工艺不是为了取代你们,而是为了提高效率,造福更多人。实际上,新工坊正需要熟悉琉璃制作的工匠,教授学徒们基础技艺。如果你愿意,可以带着家人来工坊应聘,学习新技术,薪酬比以前还要高。"
张顺明显没料到这个回应,愣在原地。
"不仅是你,"我提高声音,对所有人说,"任何有手艺的工匠,都可以来新工坊应聘。我们不是要抛弃传统,而是要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大乾的未来,需要你们每一个人的参与!"
我的话引起了人群的议论。有人开始动摇,但赵博士等人仍在煽动情绪:"不要听信妖人的花言巧语!他们就是要颠覆大乾!"
"够了!"太子怒喝一声,"赵博士,你身为太学博士,不思报国,却在此煽动暴乱,是何居心?来人,将赵博士等人拿下,押回京城听审!"
侍卫们迅速行动,拿下了赵博士等几名主要煽动者。失去了领头人,暴乱群众很快散去。
平息暴乱后,我们进入工坊查看损失。幸好动乱被及时制止,主要设备没有受损,只有一些成品玻璃和印刷材料被毁。
"此事绝非偶然。"太子沉声道,"必有人在背后策划。赵博士不过是一枚棋子。"
"我也这么认为。"我点点头,"这次事件表明,反对改革的势力已经开始组织起来。我们必须更加警惕。"
"但也不能因此停止改革。"李默坚定地说,"否则就中了他们的计。"
"当然不会停止。"太子坚决地说,"相反,我们要加快步伐。这次事件反而给了我一个启示:仅靠说教是不够的,必须让民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
"太子殿下有何良策?"我好奇地问。
太子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决定在工坊旁增设一座义学,专门教授工匠子弟新知识和技术。同时,对转型中的老工匠给予补贴,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好主意!"我赞许地点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新一代的技术工人,才是长久之计。"
回京途中,我们四人商讨了应对策略。这次琉璃厂事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暴露了改革中的问题,也给了我们调整方向的契机。
"必须加强宣传,让民众了解改革的真正目的。"杨策建议道。
"同时要关注民生,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李默补充。
"还要警惕反对派的渗透和破坏。"我总结道,"改革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必须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回到京城,我立即向皇帝汇报了琉璃厂事件。皇帝听完,面色凝重:"看来朕低估了改革的阻力。你认为幕后黑手是谁?"
"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必然是那些在旧制度下享有特权的人。"我回答,"他们害怕改革动摇自己的地位。"
皇帝沉思片刻,突然问道:"虾爱卿,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开启这场变革吗?"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会。即使前路艰难,但总好过活在谎言中。大乾的子民有权知道真相,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
皇帝露出欣慰的笑容:"说得好。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的可能。明日早朝,朕将再次重申改革决心,任何人胆敢阻挠,严惩不贷!"
离开皇宫,夜色已深。我独自走在回府的路上,心中思绪万千。
这场变革,远比我想象的复杂。我们不仅要面对思想观念的冲突,还要解决实际利益的重新分配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避免大乾陷入混乱。
作为一个穿越者,我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既然选择了留在这个世界,就要尽全力让它变得更好。
就在我思考间,突然感到背后一阵冷风袭来。本能地侧身一闪,一支暗箭擦着我的肩膀飞过!
"刺客!"我大喊一声,迅速拔出佩剑。
黑暗中,一个身影闪现,手持短刀向我刺来。我挥剑格挡,与对方缠斗在一起。
刺客身手不凡,招招致命。我虽然在这几个月中跟随杨策学了些武艺,但面对专业刺客仍显吃力。几个回合下来,我已经落入下风。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从天而降,一剑刺入刺客后心!刺客闷哼一声,倒地不起。
"是你!"我惊讶地看着来人,竟是朝中重臣韩明!
"虾大人,您没事吧?"韩明收剑入鞘,关切地问道。
"多谢相救。"我警惕地看着他,"韩大人怎会出现在这里?"
韩明苦笑一声:"我一直在暗中保护您。虾大人可能不知,自从真相大白,我就暗中支持改革。只是碍于旧党势力,不便公开表态。"
我有些疑惑:"可之前太子软禁皇帝时,你明明..."
"那时我不得不表面追随太子,实则在暗中保护陛下。"韩明解释道,"政治本就复杂,有时不得不戴上面具。但现在,我想是时候表明立场了。"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这是反对派的秘密联络信,上面有他们的计划和名单。我冒险截获,就是想交给您。"
我接过信,打开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信上详细记录了反对派的组织结构和行动计划,赫然写着"刺杀开化大学士虾仁"、"暗杀太子"等字样。更令人震惊的是,联盟首领竟然是......
"这..."我震惊地看着韩明,"此事关系重大,我必须立即禀报陛下!"
"虾大人请便。"韩明拱手道,"只是在下冒险截获此信,恐怕已经暴露。今后恐怕难以再潜伏在反对派中。"
"韩大人忠心为国,陛下必会重用。"我郑重地说,"明日请韩大人入宫面圣,我会如实相告。"
韩明点点头,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我看着手中的信,心情复杂。这场改革才刚刚开始,却已经暗流涌动,险象环生。反对派势力之强,组织之严密,远超我的想象。
更令人不安的是,信中提到了一个神秘的"控制者",似乎掌握着某种可以对抗"创造者"的力量。这又是什么新的变数?
带着疑问,我加快脚步返回府邸。改革之路漫漫,前方必定还有更多挑战等待着我们。但无论如何,我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
大乾的命运,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全文完】
喜欢这个故事吗?关注本号,更多精彩穿越小说等你来看!下期预告:《虾仁识破惊天阴谋,神秘"控制者"身份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