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汉奸里竟没一个广西人?日军:这地方有毒!
日本第五师团的士兵,踏上广西土地时,心里大概是有点飘的。这支号称“钢军”的王牌,从上海打到华北,中国军队在他们面前基本就是纸糊的。可他们很快就发现,广西这地方,邪门得很。
这里的空气似乎都带着一股子拧劲儿。他们想找个带路的,老乡们要么两眼一翻装听不懂,要么指着悬崖峭壁的方向嘿嘿直笑。想花钱收买个情报?递过去的钞票,人家直接扔地上,还啐口唾沫。
日军想不通,在华北、在江南,大把的人哭着喊着要给“皇军”效力,怎么到了这穷山恶水的地方,连个维持会会长都找不到人当?他们不知道,自己一脚踩进的,是中国最硬的一块骨头。
这块骨头,很快就在一个叫昆仑关的地方,硌碎了他们的钢牙。
1939年底的昆仑关,简直就是个人间炼狱。南国的冬天,湿冷刺骨,山间的雾气混着硝烟,能见度不到十米。中国军队的第五军,杜聿明手下的精锐,像疯了一样往日军阵地上扑。
带头冲锋的200师,师长戴安澜眼睛血红。日军的机枪阵地像个铁刺猬,子弹泼水一样浇过来,冲上去的士兵一排排倒下。可后面的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踩着战友的身体继续往上冲。
有个广西兵,叫老莫,个子不高,黑黢黢的。他亲眼看见自己的班长被炸得只剩半截身子。老莫没哭,他从地上捡起一捆手榴弹,嘴里咬着一个,身上挂着七八个,就那么一声不吭地爬向日军的碉堡。
在离碉堡还有十几米的时候,他被发现了,机枪子弹瞬间在他身上打出好几个血洞。就在倒下的那一刻,他用尽最后力气,拉响了嘴里那个手榴弹的引线。轰隆一声巨响,碉堡哑了。
这种不要命的打法,日本人真没见过。他们战史里都写着,昆仑关的中国军人,特别是广西兵,好像不知道什么是死。
坐镇指挥的白崇禧,人送外号“小诸葛”,把战术玩出了花。他知道硬拼装备不行,就让部队化整为零,晚上摸进日军阵地,割哨兵的喉咙,炸他们的弹药库。搞得日军晚上连觉都不敢睡,精神高度紧张,几天下来就快崩溃了。
最让日军胆寒的一幕,发生在12月31日。那天,中国军队终于攻上了昆仑关主阵地。日军第21旅团的旅团长中村正雄,这个在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刽子手,被一发迫击炮弹炸得血肉模糊。
据说,中村正雄临死前还在嘶吼:“我没想过会在这种地方,被这样的军队击败!”他到死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帝国的“钢军”,会被一群装备落后的“土包子”打得丢盔弃甲。
昆仑关一战,日军王牌第五师团伤亡四千多人,元气大伤。从那以后,日军高层内部流传一句话:广西,轻易不要去招惹。
为什么偏偏是广西?这事儿得从根上说起。广西这地方,自古民风就彪悍。明朝的时候,这里的“狼兵”就已经是让倭寇闻风丧胆的存在。这种不服输、敢玩命的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
到了民国,广西在李宗仁、白崇禧这对搭档手里,更是被拧成了一股绳。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还在犹豫,李宗仁就第一个跳出来通电全国,呼吁抗日。他们搞了个“三自政策”,自卫、自给、自治,把整个广西打造成了一个铁桶般的战争堡垒。
别的省份军阀还在抽大烟、刮地皮,广西已经在普及全民军事训练了。当时广西有个口号,叫“男女老幼,皆有保国卫乡之责”。学校里,小孩子唱的都是抗日歌曲,课本第一页就印着“誓死不做亡国奴”。
村里的墙上,到处是“当汉奸,死全家”的标语。这种氛围下,谁敢给日本人当狗腿子?那真是祖宗十八代的脸都给你丢尽了。
日本情报部门后来复盘,发现在广西策反一个老百姓,比在南京策反一个高官还难。他们曾经试图在南宁建立伪政权,结果连个扫大街的都招不到,当地人宁愿拖家带口躲进深山里,也不跟日本人沾边。
有个日本军官在日记里绝望地写道:“广西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是我们的敌人。他们的眼睛里没有恐惧,只有仇恨。”
这种全民皆兵的状况,跟其他地方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在华北,伪军数量一度超过了抗日武装。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府,更是拉拢了一大批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整个抗战期间,全中国的汉奸伪军加起来,足足有400万之众,这个数字比侵华日军的总数还要多。
这400万人,就像附着在中国身上的巨大毒瘤,帮着日本人维持统治、搜刮资源、残害同胞,让我们的抗战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可就是在这样一片乌烟瘴气的大环境下,广西硬是出淤泥而不染,成了一片净土。战后审判汉奸,别的省份都是一长串名单,唯独广西,几乎找不到成气候的汉奸案。
日本著名将领冈村宁次,在评价中国军队时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欲灭华夏,先平湖南;欲平湖南,先平广西。”他把小小的广西,放到了比湖南更难啃的位置上。这评价,就是用无数日军的尸骨换来的。
整个八年抗战,广西出兵超过百万,伤亡数十万,却没有一个桂军将领投降。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守住了这片土地的尊严。
今天我们回望那段历史,总会痛心于汉奸的无耻。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最黑暗的时刻,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没读过多少书,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们懂得一个最朴素的认知:这片土地是我们的家,谁敢来抢,就跟他拼命。
广西的硬气,不是某个英雄的灵光一现,而是一种融入了山川河流、渗透进每个人血液里的集体风骨。它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面临外敌时,有多少人愿意挺身而出,站着,把命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