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别急着划走,听我给你唠个嗑,这事儿比你看的短视频刺激。
就前两天,我听人说,泰安公交跟顺丰搞到一块儿去了。
我第一反应是啥?
我直接笑出声了。
这俩怎么可能凑一对?
一个是在马路上用时速三十公里诠释“岁月静好”的城市老黄牛,另一个是恨不得给快递小哥脚下装风火轮的“速度与激情”。
这感觉,就跟你告诉我楼下卖煎饼果子的大爷,突然跟华尔街的金融巨鳄成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一样,离谱。
可这事儿它还真就成了。
人家不仅官宣了,还在泰安公交的大本营里,整了个红红火火的签约仪式,当场催生出一个新物种——“e路丰店”。
这名字听着就一股子互联网味儿,对吧?
我扒拉了一下才搞明白,这压根不是什么便利店。
说白了,就是泰安公交把自己一个闲得快能开盘种地的场站,一个足足700平米的大院子,直接甩给了顺丰当新的物流中转站。
这操作骚不骚?
这简直就是,你正愁家里那套祖传的、八百平米的四合院没人气,隔壁村的养鸡大户过来说:哥们儿,借你家院子给我孵小鸡呗,回头鸡蛋分你一半。
这里头的道道,可比一买一卖深多了。
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拨一拨。
你想想,现在的公交公司,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怎一个惨字了得”。
满大街的私家车、网约车,跟蝗虫似的,谁还天天掐着点等那趟慢悠悠的公交?
尤其是前几年,那空得能打羽毛球的车厢,简直是所有公交集团老总心里永远的痛。
一边是“公益”的大帽子压着,票价不能动,线路不能砍;另一边,油钱、人工、保养,样样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往上涨。
纯纯就是在烧钱续命。
镜头切到另一边,顺丰速运是什么光景?
快递界的“拼命三郎”,业务量大到能把人给埋了。
但问题也来了,生意太好也是种烦恼啊。
尤其是在泰安这种不大不小的城市,市中心的地跟镶了金边似的,你上哪儿找个宽敞地方,既能让十几米的大货车轻松掉头,又能把传送带、分拣笼车这些家伙什儿都给摆开?
顺丰那位片区负责人的话糙理不糙:“场地不够,笼车都用不上,效率直接打骨折。”
这话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快被包裹淹死了,谁有地儿,救救我!
得,这下你看明白了吧?
一个愁家里太空旷,一个愁东西没地儿放。
简直是天雷勾地动火,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泰安公交那个可能在账本上趴了好几年的“不良资产”,在顺丰眼里,那就是沙漠里的绿洲,黑夜里的灯塔。
这场合作,与其说是“强强联合”,不如说是两个在不同赛道上都遇到瓶颈的家伙,决定抱团取暖,搭伙过日子。
这事儿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撕开了一个口子。
泰安公交打出的那句口号——“公益性+市场化”,听着有点官方,但你细品,这不就是“既要脸面,也要里子”嘛。
盘活闲置资产搞公交物流,以后再搞个“人力资源共享”,说白了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在不耽误拉客主业的前提下,给自己找补点儿真金白银。
这已经不是我们印象里那个只会到点发车的老国企了,它学会了用市场的脑子来盘活自己的家当。
当然,肯定有人会抬杠:公交公司就该好好开公交,搞什么快递?
不务正业!
万一以后为了送货,把乘客给忘了怎么办?
这话有道理,毕竟老百姓对“国”字头的企业,总有种近乎“道德洁癖”的期待。
可咱换个角度琢磨,要是公交公司一直亏钱,亏到最后连司机的工资都发不出,车都修不起了,那还谈什么狗屁的公共服务?
是看着它慢慢锈穿,还是让它自己找条活路?
所以,这种“自救”,只要守住了客运服务的底线,反而是对大家负责。
至于以后会不会用公交车捎带快递,我觉得这脑洞可以开,但步子不能扯太大。
先把e路丰店这个模式跑顺了再说。
说到底,泰安公交和顺丰速运的这次联姻,就像是给所有还在时代浪潮里晕头转向的传统企业,扔过来一个救生圈。
它告诉我们,别再死守着自己那点儿家底了,也别觉得跨界是异想天开。
有时候,你的“垃圾”,恰恰是别人的“宝贝”。
这个世界的边界,早就被互联网这根搅屎棍给搅得模糊不清了。
今天公交站能变快递站,明天你家楼下的废弃电话亭,可能就成了外卖小哥的充电桩。
所以啊,这事儿真没啥好惊讶的。
不过是又一场精彩的“商业求生”真人秀罢了。
至于这对画风清奇的CP最后能不能白头偕老,创造奇迹,咱就搬个小板凳,嗑着瓜子,慢慢看戏呗。
你说呢?